近日,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成功调处一起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案件起因为我市宝华镇一酒店因受市场环境影响,开业近一年来经营持续亏损,陷入倒闭危机,导致拖欠20余名员工(含厨师、服务员、后勤人员)等数月工资及经济补偿金。面临“失业+欠薪”双重困境,员工代表多次前往酒店协商欠薪及补偿事宜,均未得到明确答复。为维护自身权益,员工们通过劳动仲裁维权,最终在仲裁的努力协调下,双方达成分期支付协议,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劳动仲裁受理案件后,第一时间分析案情,考虑到该案涉及人数多且员工多为本地居民,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群体性矛盾,影响乡镇社会稳定。员工往返城区仲裁也不便,且酒店负责人暂未离开经营地,仲裁决定启动“仲裁+属地”联合调处机制,选派经验丰富的仲裁员,前往宝华镇劳动争议调解点现场调处。
调解现场,仲裁员首先安抚员工情绪,耐心倾听诉求,逐一核对每位员工的工资拖欠金额、工作年限等核心信息,向员工解读《劳动合同法》中工资支付、经济补偿计算等相关法律规定,告知其维权的合法途径及注意事项,缓解员工焦虑情绪。随后,向酒店负责人阐明拖欠工资的法律后果,以及群体性劳动争议对企业的其他不利影响。在仲裁员的主持下,双方围绕“支付金额、支付时间、支付方式”展开多轮协商。酒店负责人最终表示愿意积极配合调解,尽力筹措资金解决员工诉求。
员工方考虑到酒店实际经营困难,同意适当减免部分经济补偿金,将总诉求金额降低;酒店方则承诺,于调解协议签订后,通过处置酒店设备、股东自筹等方式,分期支付员工工资及经济补偿金。
为确保协议履行,仲裁员指导双方现场签订劳动争议调解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并告知员工若酒店未按期履行协议,可凭调解协议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同时,仲裁员还为酒店负责人提供用工合规指导,提醒其后续若涉及企业注销、人员安置等事宜,需依法履行法定程序,避免再次引发劳动争议。
此次劳动争议的高效化解,充分体现了“仲裁+属地”联合调处模式的优势,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下一步,劳动仲裁将继续深化基层劳动争议调解体系建设,加强对乡镇调解点的业务指导,以更便捷、高效、温情的服务,化解劳资矛盾,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助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