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文件 > 市政府文件

句容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句容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访问量: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

《句容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实施方案(2025-2027年)》已经市十七届人民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句容市人民政府

2025年6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句容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实施方案(2025-2027年)

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发展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战略机遇,加快布局我市人工智能产业,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打造新质生产力。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目标

紧扣“两群三链”主导产业和“三带四组团”产业布局,形成“基础设施完善、创新环境优越、应用场景多元、产业基础坚实”的人工智能产业良好发展生态,打造人工智能县域先行典范。到2027年,引育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人工智能项目15个以上,高层次人才团队10个以上,打造兼具示范和推广作用的应用场景5个以上。建设具有产业特色的人工智能产业园,全市人工智能关联企业数量超过1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家,实现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突破100亿元,力争本地算力规模突破100 PFLOPS。

二、主要任务

(一)做强人工智能产业本底

1.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创业载体依托琅琊创新港现有空间,结合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求和布局规划,分步打造集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供给、语料共享、模型服务、开源指导、政策服务、场景对接、金融投资、产教融合、生活居住、社交协同和创业发展等功能于一体的物理空间和一站式服务综合平台。加快培育服务“人工智能+”垂直(类)应用和赋能产业转型升级的新生力量。建设园区内外细分领域协作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体系,招引和培育人工智能企业在琅琊创新港集聚。到2027年,打造专业科技孵化器1个,集聚人工智能关联企业30家。(责任单位:开发区,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委人才办)

2. 打造数据产业基座。加大行业、企业数据资源供给,探索建设行业级企业数据可信空间,围绕场景按需构建高质量数据集、语料库,完善行业知识库。引导企业参与数据价值发现,鼓励市场力量挖掘商业数据价值,推动数据资产市场化流通运营。重点引育一批数据采集、清洗、标注、质检等数据服务企业,形成区域性数据产业集聚。逐步完善常态化数据汇聚、数据治理和数据安全管控工作机制。到2027年,引育相关数据企业不少于3家,打造数据驱动的产业示范应用场景不少于1项,培育省级数据产业创新基地1个。(责任单位:市数据局、市政府办、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各组团)

3. 布局建设算力基础设施。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和长三角枢纽节点建设,按照省“2+N+X”算力网络梯次多元布局规划,建设高效边缘计算节点。完善传感器数据采集网络、通信智算专网、电力供给等配套基础设施部署。市场化引入算力服务企业,引导基础通信运营商、第三方服务商参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算力基础供给能力。推动“云边端”算力泛在分布协同发展。到2027年,力争本地算力规模达到100 PFLOPS。(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数据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各组团)

(二)加速人工智能组团式集聚发展

4.优化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布局。立足各板块要素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推动人工智能关键赛道和各类融合业态在本地区集聚发展。1)支持产城融合组团发展AI+新一代信息技术。鼓励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区,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算力、模型、数据、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服务,推动本地电子元器件制造向智能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等人工智能硬件领域延伸,装备制造企业向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和终端产品领域转型,半导体封测产业向AI专用芯片生产领域拓展。实现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产业产值突破60亿元。2)支持创新组团发展AI+智能工厂对组团规上企业进行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摸底调查。重点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智能车间,实现关键工序自动化率达80%。试点AI能耗优化系统,降低单位产品能耗。试点机器视觉质检系统,替代人工抽检,提升良品率。支持企业部署智慧管理系统,实现生产管理数字化。在建材行业推广智能排产系统,提升供应链效率。在金属加工行业应用AI预测性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围绕“研发在宝华、生产在下蜀”,在宝华成立研发基地,帮助企业开展AI相关自主创新。3)支持临空组团发展AI+空港智造。依托新型电力(新能源)产业,突出关键零部件(元器件)、低空飞行器、功能仓、通信、导航等领域制造与应用,与周边形成“零部件+整机+应用”协同。依托本地空港物流智能枢纽,构建“无人机研发-测试-培训-应用”全链条生态,建设长三角无人机人才实训基地和低空经济应用创新示范区。4)支持绿色组团发展AI+农文旅商融合产业。聚焦智慧农业装备、农产品溯源、无人农场等场景,招引农业物联网、大数据服务企业,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依托本地生态旅游资源,重点发展康养、文旅产业,汇聚智慧健康管理、生态疗养服务等创新业态。以茅山道文化、苏南抗战基地等IP为依托,招引AR/VR技术、数字孪生、智能导览系统服务商,打造“科技+文化+生态”融合业态,促进线上线下流量转化,提升文旅产业能级。(责任单位:各组团)

5. 探索培育人工智能产业新赛道。引培AI模型产业。支持本土企业构建行业垂直大模型,鼓励引进人工智能大模型项目,与开源模型企业谋划共建技术赋能中心和应用推广中心。面向新能源、高端装备等工业领域,支持研发过程控制、企业管理等类型的新型工业软件,推动其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布局智能终端制造。支持企业围绕大模型一体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智能终端产品加强研发生产,支持智能终端产品在真实场景的首试首用和全面推广。探索未来产业方向。围绕具身智能、前沿材料等未来产业,搭建人工智能与未来产业融合的开放创新合作网络,探索打造未来产业运营中心和未来场景创新中心,推动人工智能与未来产业深度融合,加速未来产业创新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化应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各镇(街道、管委会);以下均需各镇(街道、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三)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6.人工智能+工业制造。聚焦“两群三链”主导产业,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促进智能化装备、工业软件、数字基础设施、智能管理、智能检测在传统工业、制造业领域深度应用。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契机,通过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部署边端智算节点,推广“大模型+小模型”协同应用。支持链主企业开放核心场景,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形成“头部引领、集群共进”的产业格局。到2027年,培育基础级智能工厂200家,省先进级智能工厂50家,国家级智能工厂3家。(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数据局)

7.人工智能+现代农业。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探索精准种植、精准养殖等智慧农业作业方式,提高农产品追溯管理、精准营销、产销对接等能力。推广智能农机装备,应用多维监测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鼓励农业领域龙头企业利用垂类模型提升生物育种、病虫害监测预警等能力。支持面向农业需求的非标软件系统定制化开发,依托设施化管控与工厂化运营,通过全域数据感知、物联动态协同、智能决策中枢实现产供销精准调控,打造AI驱动的农业全链智能生态,推动现代农业向数字化、集约化、可持续化深度变革。到2027年,开发应用场景5个以上,培育可示范推广的AI+农业应用模式1项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数据局、市科技局)

8.人工智能+商贸流通。鼓励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客流、消费行为、交通状况、人文特征等市场环境数据,发展直播电商、即时电商等新业态。鼓励电子商务企业、现代流通企业、数字贸易龙头企业融合交易、物流、支付数据,提升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鼓励交通运输领域探索人工智能场景开发与技术应用,支持“空-铁-公-水”多式联运智能化升级,形成“数据驱动、协同高效、安全可靠”的智慧物流生态。推动金融行业人工智能模型技术和工具的应用,探索开发智慧投研、智能客服、智能营销、交易识别、风险预警、智能授信、多模态处理等场景和功能。到2027年,开发相关应用场景5个以上,培育模型应用项目2项以上。(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交通局、句容金融监管支局、市数据局、市科技局)

9.人工智能+文旅康养构建全域智能感知体系,实现文旅康养数据的动态采集与智能分析。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个性化行程推荐、智慧客服、虚拟导游、文旅虚拟数字人、景区管理、体育赛事、康养服务的精准预警与个性化供给等场景应用,打造智慧文旅、智慧康养产业体系。依托茅山、宝华山本土文化和生态资源,开发数字IP衍生及沉浸式体验系统,构建“AI+文化”“AI+康养”创新应用范式。到2027年,开发相关应用场景5个以上,推动完成相关应用项目2项以上。(责任单位:市文广旅局、市民政局、市数据局、市科技局)

10.人工智能+医疗健康。鼓励基于本地高发疾病谱、中医诊疗数据库和分级诊疗网络数据,开发针对性垂类模型。支持AI技术赋能医疗全流程升级,推进AI在辅助诊断、医生助理、智慧药房、智慧中医、远程急救、运营管理、质控监测等场景应用。到2027年,开发相关应用场景3个以上,推动完成相关应用项目1项以上。(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数据局、市科技局)

11.人工智能+教育培训。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培训的融合创新,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研、评等方面的应用实践,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培训场景。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数据局、市科技局)

12.人工智能+政务服务探索基于大模型、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搭建政务咨询平台,实现7×24小时智能应答。整合政务APP、社交媒体等多源数据流,构建动态感知的社情民意分析模型,实现热点问题提前预警和精准研判。探索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持续分析群众办事行为和反馈数据,自动识别政务服务流程堵点和断点,基于分析结果智能推荐优化方案,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智办”转变。(责任单位:市数据局、市委网信办)

三、保障机制

13.加强创新人才团队引育。聚焦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实施“福地英才”提升、高端人才引进、校企联合培养与产学研融合等专项计划,吸引人工智能专业人才落户,支持技能型人才引育。抢抓琅琊创新港建设契机,依托“福地青年英才”创业大赛,集聚一批人工智能领域初创企业,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高地。完善激励与成长机制,支持企业引进人才拓展特色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立多层次、跨学科的人工智能人才梯队,形成持续创新的人才发展生态。到2027年,引进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人才项目不少于5个,开展高层次人才招引活动不少于30场。(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市科技局)

14.做实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建立健全企业成长全周期全过程的政策和服务保障。耐心扶持初创企业成长,加大产业生态创新政策、空间、服务供给,为企业提供创新创业要素保障,鼓励所在乡镇板块、园区给予各方面要素支持;支持处于成长加速期企业发展壮大,鼓励企业申报认定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重点软件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按规定给予相关支持奖励。探索“算力券”等专项扶持政策。到2027年,认定镇江市级以上人工智能相关科技创新平台3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数据局、市财政局)

15.浓厚AI创新和应用氛围。加强产学研合作交流互动,举办人工智能高峰论坛、技术沙龙和行业展览等活动,提升全市产业创新活力和公众认知度。广泛开展面向社会公众和中小学生的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激发青少年对人工智能探索认知的兴趣。构建开放共享的技术资源平台和数据治理体系,推动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间的深度合作,营造充满活力、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吸引更多创新人才和项目汇聚。(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委人才办、市工信局、市数据局、市教育局、市科协)

16.加强组织领导与监管。建立健全全市人工智能发展决策运行机制,定期开展场景需求对接与政策实效评估。探索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体系,重点关注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安全、算法偏见、决策透明度及伦理合规性,推动形成技术可控、权责明晰、风险共担的人工智能产业治理格局。(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市发改委、市委网信办、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数据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



附件


句容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实施方案2025年工作清单

工作

目标

重点工作

内容

工作清单

责任单位

做强

人工

智能

产业

本底

一、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创业载体

1.加快琅琊创新港硬件建设,围绕人工智能企业集聚发展目标,合理规划琅琊创新港空间布局,同步推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供给、产教融合、生活居住、社交共享等配套,初步构建具备一体化功能的物理空间。

开发区

发改委

工信局

数据局

2.完善琅琊创新港软件功能,构建语料共享、开源指导、政策服务、场景对接、金融投资等创业生态,打造一站式服务综合枢纽。建设科技创新平台1个,招引初创企业和项目10个以上,落地人工智能关联企业3家。

开发区

科技局

商务局

人才办

二、打造数据产业基座

3.摸排本地数据、算力资源供给和需求情况。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掌握本地人工智能产业基础的底数和发展需求,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数据局

工信局

4.整合全市数据资源。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为导向,统筹全市数据资源,构建“基础数据筑基、特色数据增值”的智慧数据生态产业体系。面向智能电网设备振动频谱分析、新材料工艺参数关联挖掘、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等需求,提供定制化数据清洗、标注与模型开发等服务。

数据局

政府办

工信局

农业农村局

5.重点引育一批数据采集、清洗、标注、质检等数据服务企业,引导企业参与数据价值发现,鼓励市场力量挖掘商业数据价值,推动数据资产市场化流通运营。开展与相关数据企业洽谈对接不少于10家,争取落地1-2家,筹划开发数据驱动的产业示范应用场景1个,做好省级数据产业创新基地培育工作。

数据局

商务局

科技局

三、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6. 摸排算力基础和需求底数,同任务清单3。

工信局

数据局

7.建设算力基础设施。完善传感器数据采集网络、通信智算专网、电力供给等配套基础设施部署。市场化引入算力服务企业,推进在谈智算中心、小型算力中心等项目落地,引导基础通信运营商、第三方服务商参与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算力基础供给能力。算力规模达到15PFLOPS。

开发区

发改委

数据局

商务局

8.推动“云边端”算力泛在分布协同发展。鼓励领军企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部署本地小型算力。

数据局

工信局

科技局

9.融入国家和省市战略规划布局。加强对上汇报沟通,争取上级部门“窗口指导”和支持,以建设省规划中的高效边缘计算节点为目标,布局建设句容市智算中心。

发改委

数据局

加速

人工

智能

组团式

集聚

发展

四、优化AI产业布局

10.发展AI+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城融合组团依托自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本地产业链配套较为完善以及区位交通等基础优势,鼓励围绕本地电子元器件制造、专用集成电路、半导体封测等产业向人工智能领域拓展,因地制宜推进AI+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

产城融合

组团

11.发展AI+智能工厂。创新组团依托自身产业和G312创新走廊创新资源集聚等优势,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智能车间,重点推进AI与本地主导产业融合发展。

创新组团

12.发展AI+空港智造。临空组团依托新型电力(新能源)产业根基和毗邻南京区位优势,推进AI与空港智造融合发展。

临空组团

13.AI+农文旅商融合产业。立足本地生态旅游资源禀赋、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基础,以“智能+”为引擎,推动AI与农文旅商产业融合发展。

绿色组团

五、探索培育人工智能产业新赛道

14.引培AI模型产业。鼓励本土企业构建行业垂类模型,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项目引进,支持研发过程控制、企业管理等新型工业软件,推动其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开展各类招商活动中涉及人工智能模型招引洽谈对接不少于2场。

商务局

科技局

15.布局智能终端制造。探索支持企业围绕智能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智能终端产品加强研发生产和真实场景的首试首用及推广。开展各类招商活动中涉及智能终端招引洽谈对接不少于2场。

商务局

科技局

16.探索发展未来产业。围绕具身智能、前沿材料等未来产业,搭建人工智能与未来产业融合的开放创新合作网络,探索打造未来产业运营中心和未来场景创新中心,推动人工智能与未来产业深度融合,加速未来产业创新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化应用。开展各类招商活动中涉及未来产业招引洽谈对接不少于2场次。

科技局

商务局

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六、人工智能+工业制造

17.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聚焦“两群三链”主导产业,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促进传统工业、制造业领域智能装备、技术和工具的广泛应用。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本地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参与企业不少于50家,“筑峰强链”企业申报智能工厂不少于10家。

工信局

18.培育产业新质力。立足“两群三链”主导产业基础,推进AI赋能本地新兴产业壮大和传统产业焕新,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指导本地企业申报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产业、科技、人才和平台等各级各类项目不少于15项,立项不少于5项。

发改委

工信局

科技局

人才办

七、人工智能+现代农业

19.农业智能无人设备研发与应用。探索支持基于智能航线规划与自主避障、实时农作物生长状态精准识别、多传感器融合、农业仿生机械臂及微流体靶向施药的智能无人设备研发,在葡萄、草莓、茶叶、苗木、草坪、菌菇等句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率先实现商业化应用。

农业农村局

科技局

20.农业人工智能物联网平台建设。鼓励农业科技型企业建设农业人工智能物联网平台,打造AI驱动的农业全链智能生态,依托设施化管控与工厂化运营,通过全域数据感知、物联动态协同、智能决策中枢实现产供销精准调控。

农业农村局

科技局

八、人工智能+文旅康养

21.文旅康养的AI应用场景开发。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个性化行程推荐、智慧客服、虚拟导游、文旅虚拟数字人、景区管理、体育赛事、康养服务的个性化供给与精准预警等场景应用,打造智慧文旅、智慧康养产业体系。开发相关应用场景2个以上。

文广旅局

民政局

22.依托茅山、宝华山等本土文化和句容山水田园福地禀赋,开发数字IP衍生及沉浸式体验系统,构建“AI+文化”“AI+康养”创新应用范式。

筹划重点打造1个数字IP。

文广旅局

民政局

九、人工智能+商贸流通

23.鼓励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客流、消费行为、交通状况、人文特征等市场环境数据,发展直播电商、即时电商等新业态。鼓励电子商务企业、现代流通企业、数字贸易龙头企业融合交易、物流、支付数据,提升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打造智慧物流生态。推进金融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和工具应用。开发相关应用场景2个以上。

商务局

交通局

句容金融监管支局

数据局

科技局

十、人工智能+医疗健康

24.支持AI技术赋能医疗全流程升级,推进AI在辅助诊断、医生助理、智慧药房、智慧中医、远程急救、运营管理、质控监测等场景应用。开发相关应用场景1个以上。

卫健委

数据局

十一、人工智能+教育培训

25.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培训的融合创新,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研、评等方面的应用实践,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培训场景。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提升学生人工智能素养。开发相关应用场景1个以上。

教育局

十二、人工智能+政务服务

26.推进智能应答政务咨询平台搭建,整合多源数据流,构建动态感知的社情民意分析模型,实现热点问题提前预警和科学研判。探索基于办事行为和反馈数据分析的政务服务流程堵点和断点自动识别,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智办”转变。

数据局

网信办

保障

机制

十三、加强人才团队引育

27.实施“福地英才”提升、高端人才引进、校企联合培养与产学研融合等专项计划,吸引人工智能专业人才落户。引进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人才项目不少于2个,开展高层次人才招引活动不少于10场。

人才办

人社局

科技局

十四、企业

全生命周期服务

28.耐心扶持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成长,加大产业生态创新政策、空间、服务供给,为企业提供创新创业要素保障。开展面向人工智能领域科技企业各类科技服务不少于10场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种子企业”5家以上。

科技局

工信局

十五、创新算力应用推广

29.探索“算力券”等支持方式,鼓励更多企业拓展算力应用场景,体验算力服务,购买算力服务。

数据局

科技局

十六、浓厚AI创新和

应用氛围

30.举办人工智能领域产学研合作交流、高峰论坛、技术沙龙和行业展览等活动不少于5场次。

开展面向社会公众和中小学生的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相关活动不少于10场次。

科技局

科  协

教育局

十七、安全

风险治理

31.建立健全全市人工智能发展决策运行机制,定期开展场景需求对接与政策实效评估。强化工业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设,适时开展人工智能相关政策及安全培训宣贯活动。开展人工智能专题研讨会、座谈会、培训会等活动不少于5场次。

政府办

工信局

科技局

数据局

32.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相关领域的伦理效应和潜在风险,增强风险预测和防范能力。摸排全市涉人工智能单位基本情况,开展网络和数据安全监督检查。开展网络和数据安全监督检查不少于1次。

网信办

公安局

文章关键词:
分享文章到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