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
市人大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奏响产业强市最强音”确定为重点议案进行办理,充分体现了市人大对我市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自议案承办以来,我们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通过全面深化招商、狠抓项目建设、细化考核机制、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不断推动产业强市取得新成效。
一、全面深化招商
出台招商新政。出台《产业项目信息流转管理办法》,印发《驻点南京招商工作方案》,提高招商工作的精准性;修订招商引资流动红旗评选办法,建立招商情况半月报制度,通报“一把手”招商工作开展情况,目前《招商引资简报》已发布五期。制定《句容市十佳招商能手》评选办法,以实绩论英雄。1-8月,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5个,总投资111.7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8.6亿元。新签约项目入库列统率达68.4%。
修订扶持政策。结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发展实际,对现有的扶持实体经济“1+X”政策文件进行新一轮修订。新政策将提高对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等范围内项目落户的支持力度。今年以来,我们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在财政相对吃紧的状况下,仍然对符合政策条件的124个项目奖补6200余万元,补助资金总额比去年增长25.8%。
加强政策监管。市商务局、市司法局对全市近十年来所有项目招引合同进行合法性审查,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行全面梳理,确保各项招商引资相关政策合理、合法、合规且可执行。积极与周边地区尤其是南京地区进行联动,加强对各项招商引资政策的了解,在遇到重大项目确需政策支持的情况下能够科学合理制定政策,保证项目落户。
二、狠抓项目落地
强化载体平台建设。研究制定了《开发园区整合优化提升工作方案》,“一区四园一片区”的园区布局获得镇江市批准,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工作受到省政府督查激励;修订完善了《投资发展监管协议书(模板)》,聚焦项目亩均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核心指标,加强对赌和约束,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建立项目推进专班。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建立重点产业项目推进服务专班的实施意见》,下设5个专题工作组,实行“一项一方案、一事一调度、一月一督查”;建立了主要领导每周调度重点产业项目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服务,多次开展重点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着力提高项目投速、产业增速。1-8月,全市128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86.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71.6%,超序时5个百分点,55个续建项目全部复工,73个新建项目开工57个,开工率78%。
加强要素资源保障。常态化实施“拿地即开工”模式,统筹做好用工、用能、资金等要素保障,以及能源安全、迎峰度夏等重点工作。今年以来,我市共挂牌出让工业建设用地28宗,供地规模1754.75亩。发挥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平台作用,为183家企业累计发放贷款6.7亿元。通过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构建“线上”+“线下”快速融资通道,截至8月末,我市平台注册企业4848家,累计解决企业融资需求3458笔,融资金额181.34亿元;为小微企业开展周转贷业务270笔,转贷资金7.6亿元。
三、细化考核机制
强化产业强市导向。一方面,在综合考核办法中突出产业强市指标权重。今年设置的产业强市类指标有31项,数量占比58.5%、权重占比61.5%。制定《2022年全市招商工作任务分解方案》,明确板块和部门的全年招商工作目标。另一方面,将经济指标综合评价纳入高质量考核加减分项。
建立调度工作机制。坚持每月召开经济工作推进会、每季度召开高质量考核工作推进会,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交流发言,成绩不理想的单位表态发言,调动全市上下抓经济、抓考核、抓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目前,已召开经济工作推进会6次(4月份因疫情原因没有召开),召开高质量考核工作会议3次。
组建考核工作专班。全市共成立了147个工作专班,细化对应到二级支撑指标,形成人人抓指标的浓厚氛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0.3亿元,同比增长1.5%,列镇江第5,比一季度进2位;1-8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4亿元,总量继续保持镇江第1。
四、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园区能级。开发区成功举办“相约福地、激情奔跑”招商云推进活动,签约涵盖半导体、新能源、光电子等领域的28个产业项目,总投超80亿元,目前20个项目已完成产业评估及签约。宝华凤坛创新社区抢抓G312创新走廊机遇,重点发展软件信息、文化创意、智能制造等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建设,4个项目已开工,另有5个项目已进入审批程序。华阳枢纽经济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和人才产业,目前完成初步规划;以光谷数字经济产业园为龙头的重大项目即将签约落户,计划今年年底开工建设;利用华阳人才港布局高科技高层次人才项目,目前部分项目正在装修。
促进产业链发展。发挥重点企业示范效应,引导激发更多企业加快“智改数转”。锁定一批有基础潜在的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工厂),实施梯度培育,组织4家企业申报省级智能车间,免费为60家企业提供“一企一策”个性化系统解决方案,30余家企业围绕技术改造、企业上云、两化融合贯标等方向申报市级奖补,组织310余家企业开展产业链学习交流活动。今年以来,2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兆鋆新材、金合能源)。
打响服务品牌。深化“放管服”改革,制定《“句满意”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聚力打造“五个最优环境”。落实上级纾困解难政策,1-8月,全市共落实各类纾困解难、“稳增长”政策资金超26.8亿元,其中留抵退税14.05亿元,惠及2563家制造业企业,以真金白银为企业“输血补气”。开展“助企纾困,护航发展”专项行动,梳理解决问题建议158个。深化“福地句才”工程,制定《关于打造“句满意”最优人才生态环境的若干意见》,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父母养老、健康管理、文旅休闲、落户审批、科技金融等10项服务。上半年,我市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位列镇江第3,其中满意度测评位列镇江第1。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融入南京、接力镇江”新定位,不断优化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希望市人大各位委员、各位代表继续关心支持我市产业发展,提出更多高质量的议案、建议和意见,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水平,共同建设产业强市,奋力谱写“一福地四名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句容市人民政府
2022年9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