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东奔西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心仪的工作;技能培训开进社区,学完就能上岗;就业困难人员获得“一对一”帮扶……今年以来,句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新构建“微网实格”就业服务工作机制,联合政法委发动全市街道社区力量,将就业岗位、政策信息精准送达劳动者身边,有效破解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让“家门口就业”成为现实。
“一张网格”精准触达,信息送到指尖门口
“多亏了社区网格群发的招聘信息,让我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合适的工作!”近日,刚在本地一家制造企业入职的华阳街道居民王女士高兴地说。她正是通过社区网格员在居民微信群推送的岗位信息,顺利实现了再就业。
句容市人社局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直面群众、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将动态归集的企业用工需求整理成“岗位合集”,通过覆盖广泛的微信公众号、居民微信群等线上平台精准推送。今年以来,已累计推送各类就业宣传、岗位信息超100条,确保线上招聘“不打烊”。同时,全市已在下蜀滨江、崇明街道新村社区和华阳街道杨家巷社区3家“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正在华阳街道城上城社区建立第4家,像王女士一样有就业需求的群众,可以随时到服务窗口咨询岗位、现场登记,大大提升了就业服务的知晓率和便捷度。市人社局就业中心、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人员、社区网格员三级联动,织就了一张重点群体就业服务的“保障网”。
“多类服务”按需供给,拓宽就业新路径
在崇明街道,一场由人社部门和社区共同组织、培训学校授课、本地家政企业提供实践岗位的“育婴员”培训班刚刚结业。句容市人社局采取“企业+社区+培训学校”联动模式,根据市场紧缺工种和辖区劳动力特点,量身定制技能培训“菜单”,涵盖养老护理、育婴、电商直播、网络创业等热门领域。培训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操作+企业观摩”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学员学以致用,快速上岗。
针对不同群体的就业需求,句容市提供多元化、定制化的服务路径。对于就业困难人员,句容市积极发挥社区组织功能,通过开发保洁、保绿、公共设施维护等社区公益性岗位进行兜底安置。今年45岁的张先生因身体原因长期失业,在社区网格员的帮助下,成功应聘了社区公益性岗位,解决了生计问题。今年以来,句容已通过各种渠道帮扶像张先生这样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44人,兜底帮扶特困群体就业43人。
“精准匹配”激活市场,供需两端高效对接
如何让岗位找对人、人找到岗?句容市人社局的秘诀在于深耕“精准匹配”,激活就业市场一池春水。“既用数据说话,更让数据说话”。依托省信息化平台,对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进行数据分析,根据人群特点、时间节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专场招聘和就业政策信息推送。同时,人社部门动态更新企业用工需求库。两者信息在“市-街道-社区”三级互联互通,为精准匹配奠定基础。
近年来,句容市人社局正全力推进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是精准匹配的物理载体。在下蜀滨江社区就业服务站,居民刘先生前来咨询转型就业事宜,工作人员根据其过往工作经历和培训意愿,迅速筛选出匹配的数控机床操作工岗位信息和相关技能培训班次。“没想到这么快就有方向了,服务站就在小区里,太方便了!”刘先生满意地说。这些延伸城乡的“家门口”服务站,能快速响应求职者需求,提供岗位推荐、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大数据精准推送与基层网格员“铁脚板”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模式,正让句容的公共就业服务更便捷、更温暖。句容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微网实格”机制,聚焦完善“15分钟就业服务圈”,重点建立健全灵活就业人员服务网络,加大对零工市场、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力度,推进更高质量、更加充分、更有效率的就地就近就业服务。